什么是冠心病?

发布时间: 2017-01-17 14:52; 阅读次数:115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即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比20年前翻了一番,患病率逐年增高,患病总数已达2.3亿,平均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脏疾病。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350万。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有以下规律:
    1.年龄越大,越容易患冠心病。
    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发病率逐渐接近男性。
    3.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居民多于农村居民。
    4.冠心病的发生与以下情况有关:父母患有冠心病、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高血压病、肥胖和糖尿病。
    冠心病分为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大类型: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隐匿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和缺血性心肌病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性猝死。
(一)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是一阵一阵的压榨样疼痛,疼痛的部位常在胸前或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部、咽喉部、背部等多处,甚至窜至牙齿或手指。疼痛可由多种因素诱发,比如在体力劳动增加时或情绪激动时,饱食、吸烟等情况下也可诱发。疼痛常发生在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的当时,并常持续3~5分钟。一般停止原来体力活动或者休息后就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痛的部位、性质与前述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通常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达20分钟,胸痛亦可在休息时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心肌梗死发生的前奏,需要及时干预。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原来是稳定型心绞痛,但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发因素变化,硝酸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
    2.1个月之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轻的体力劳动或情绪所诱发。
    3.休息状态下或者轻微活动情况下就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表现有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也属此范围。
(三)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诱因和前驱症状。常见的诱因有剧烈体力劳动、精神紧张或饱餐后;此外,急性失血、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发热、心动过速、大便用力过猛也可诱发。前驱症状包括在发病前数日出现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烦躁、心绞痛等。剧烈而持续的胸痛,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胸闷或濒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