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相关检查

发布时间: 2017-01-17 14:40; 阅读次数:1122

    要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可以做一些相关检查。恶性肿瘤发现越早,治疗的效果越好,治愈的机会越大。
(一)自我检查
      以下是肿瘤出现后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1.皮肤、乳腺、舌部或者身体任何部位发现可以触及的、不消退的且有逐渐长大趋势的肿块。
      2.疣或痣发生明显变化,如突然长大、颜色加深、发生刺痒、疼痛等。
      3.持续性消化不良。
      4.吞咽不适,胸骨后食管内感觉异常、微痛或哽噎。
      5.耳鸣、听力减退,鼻塞不通,流鼻血,有时有头昏、头痛或颈部肿块。
      6.月经期以外或围绝经期以后的阴道流血。
      7.持续性干咳,痰中带血丝和声音嘶哑。
      8.大、小便习惯的改变。
      9.久治不愈的伤口或溃疡。
      10.不明原因的消瘦。
      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应该引起警惕。然而,上述表现没有特异性,比如消化性溃疡也可表现为“消化不良”,糖尿病也可出现“消瘦”。因此,迅速至医院确诊才是关键。
(二)定期防癌体检
      要想早期发现恶性肿瘤,最直接的方式应当推荐定期的防癌体检。虽然由于受到病灶体积、部分及目前检测方法的限制,防癌体检不能早期发现所有的恶性肿瘤,但比起出现症状再去检查,定期防癌体检的性价比则高得多。
      防癌体检主要从临床检查、血液或体液的生化检查、影像检查3个方面来筛查早期的恶性肿瘤,通过专业性很强的方式来检查恶性肿瘤,能比自我观察更早地发现恶性肿瘤。并且通过定期的专业体检,能得到医务人员的专业指导。
     1.临床检查指的是医师对受检者的问诊、视诊、触诊和听诊,通过一些体格检查、病史收集来评估恶性肿瘤的风险。
     2.检查肿瘤标记物是指血液或者各种体液的化验能通过寻找血液或体液中一些肿瘤细胞的产物,用来评估肿瘤的风险。
     比如现在有一种新型的肿瘤标记物STK1,其值升高或持续增高提示肿瘤细胞增生活跃,用于评判肿瘤的恶性程度。评价恶性肿瘤治疗效果,预测生存期,可作为判断肿瘤复发与转移风险警示的有效手段,是机体细胞异常快速增殖的“分子探照灯”。
     STK1的正常阈值为不高于2.0pM。当STK1≤2.0pM时为正常,提示细胞恶变风险低,这时可以建立个体STK1基础值,定期(每年1次)体检观察STK1动态变化。当STK1>2.0pM时,提示细胞恶变风险增高(一般风险值增高3~5倍),建议通过定量、定性和定位联合检测寻找恶性增殖病灶,并且每3个月要复查1次。
     STK1的升高不意味着一定就有肿瘤,某些情况可能引起STK1的假阳性。这些情况包括有手术、放化疗;免疫性疾病;一些生理变化如女性妊娠、经期;以及一些炎症性疾病。同样地,STK1正常也不意味着一定没有肿瘤。
     可能引起STK1假阴性的情况有标本采集、贮存不当;免疫复合物形成;肿瘤晚期细胞破坏和肿瘤细胞数目太少等。
     需要通过STK1来进行肿瘤风险的早期筛查的人群有:
    (1)年龄超过35岁的人群。
    (2)从事特殊行业者,如采矿、石化等。
    (3)有肿瘤家族史人群。
    (4)良性肿瘤患者。
    (5)不典型组织增生。
    (6)肿瘤治疗后的康复期患者。
     3.影像检查 指的是通过超声、X光或者CT、磁共振等多种方式对人体的器官或者某部位进行显影,能直接发现恶性肿块的位置,并测定其大小。
     4.基因检测 基因记载了人类全部的遗传信息,人一生下来,对哪些疾病具备抵御能力,对哪些疾病缺乏免疫力都已经由基因注定。著名女影星安吉丽娜·茱丽因查出携带易感乳腺癌的基因而切除乳腺的新闻震动了全世界。但由于高端的技术和昂贵的价格,基因检测目前仍未普及。